新闻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信息
- 青海省岩浆岩时空分布与成矿作用研究项目进展
- 录入时间: 2014/5/3
- “青海省岩浆岩时空分布与成矿作用研究”为地质矿产调查专项“中国北方古生代以来重要地质事件与成矿作用关系”计划项目的工作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工作起止年限2011至2013年,参加单位有长安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和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依据项目要求,主要工作任务是在系统收集分析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调查资料与成果信息,重新厘定青海祁连、柴北缘、东昆仑、三江北段等四个重要成矿带基性超基性岩、中酸性侵入岩的空间分布、形成时代、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成关系等。以基性超基性岩与铜镍矿的关系、中酸性侵入岩中斑岩成矿作用研究为重点,明确与岩浆岩有关矿产的找矿方向、重点区域及勘查部署思路,研究其与成矿的关系;圈定成矿有利区段与找矿靶区,提出与岩浆岩有关重要矿产的找矿建议。为进一步找矿提供理论指导,为青海省的地质勘查工作科学合理部署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通过三年的研究,“青海省岩浆岩时空分布与成矿作用研究”项目全面完成了本项目的工作任务,在岩浆岩编图、基性超基性岩与成矿作用、中酸性侵入岩与成矿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1、首次编制了青海省侵入岩分布图(1:50万),采用主图、附图相结合的编图方法,主图主要表现侵入体时代、类型、空间展布及其相互关系,附图采用岩浆岩类时空结构表、岩浆岩类分布表,将青海省侵入岩划分2个构造岩浆省,11个构造岩浆带,27个构造岩浆岩亚带,207个构造岩浆岩段,273个构造岩石构造组合;为青海省的地质勘查工作科学合理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2、通过对柴南缘基性-超基性岩带进行综合研究,对铜镍铂族元素的找矿前景进行了评价。3、通过对柴北缘牛鼻子梁铜镍矿进行综合研究,总结了该区铜镍矿的找矿模型,并通过大量的野外调研,新发现了含镍矿化体的尕秀雅平东岩体和含钛铁矿-磷灰石矿化体的红柳沟岩体两个找矿靶区。4、通过对祁漫塔格地区构造—岩浆与成矿作用研究,厘定了中酸性侵入岩的时空分布: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早期花岗岩主要分布于那陵郭勒河断裂与昆中断裂带之间,中三叠世花岗岩集中分布于昆中构造-岩浆岩带,晚三叠世花岗岩集中分布于祁漫塔格山南坡,该带位于阿达滩断裂与那陵郭勒河断裂之间,大体沿卡尔塔阿拉南山山脉-喀雅克登塔格山脉展布。此外,在北祁漫塔格构造-岩浆岩带及昆中构造-岩浆岩带内也有少量分布,岩体出露规模相对要小一些,且分布较为零散。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侵入岩分布非常广泛,但岩体出露规模均较小,具有后造山小岩体群的特征,多分布在那陵郭勒河断裂以北的南、北祁漫塔格构造-岩浆岩带,岩体多呈不规则状、椭圆状或条带状岩株状产出。侏罗纪-白垩纪岩浆活动比较微弱,以侏罗纪为主。祁漫塔格地区的岩体年龄范围在170-450Ma之间,有两个峰期年龄:210-250Ma和380-420Ma,因此该区的岩浆作用最强烈的时期为印支期和加里东晚期-华里西早期两个阶段。5、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青海省北半部在早古生代至泥盆纪期间的构造属性和演化历史。6、通过大量的典型矿床解剖,剖析了代表性斑岩型和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基本理清主导控矿因素、矿化蚀变特征及重要找矿标志。7、项目组共发表学术论文32篇,其中SCI2篇,EI2篇,中文核心期刊10篇。8、项目实施期间,培养了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生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