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信息
- 我国西部三大盆地油气勘探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 录入时间: 2015/5/11
- 由成都理工大学作为独立完成单位,该校陈洪德教授、贺振华教授、曹俊兴教授等完成的《中国西部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和预测技术》近日获得201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据悉,目前这项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西部三大盆地相关油气公司的油气勘探开发,并推广应用至多家油气公司,包括对川东北元坝地区千亿立方米储量规模的油气藏勘探、川西地区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我国西部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时代老、埋藏深、改造期次多、形成机理复杂、预测难度大,上世纪经过国家多轮科技攻关,油气勘探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近十年来,成都理工大学的课题组强化校企合作,先后承担了9项中国西部三大盆地碳酸盐岩基础理论和勘探技术方面的重点项目,开展了对中国西部三大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与预测技术的探索与开拓性研究,为海相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据介绍,该成果不仅系统研究了中国西部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发育的规律性和特殊性,综合归纳出5大类、12亚类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类型及沉积模式,首次建立了台地-台间盆地相间模式和台缘斜列式台地-台内盆地模式。同时,还系统开展了中国西部三大盆地碳酸盐岩的层序地层和层序充填动力学研究,首次提出并实践了不同级次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生、储、盖”组合及有利储层发育相带预测技术。
此外,该成果还首次提出了“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生储盖组合”新观点,揭示了三大盆地不同类型优质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分布规律,在深层超深层白云岩、礁滩、古岩溶储层形成机理和分布预测方面取得了创新认识,并在层序岩相古地理和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等创新成果指导下研发了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三维精细成像及流体识别相结合的地球物理预测系列技术。